会议,在团队和组织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举办一场会议所付出的成本,除了与会者的时薪等明确的花费,还有诸多无法简单计算的机会成本。
而一场无法解决目标问题、低效能的会议,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会造成与会者、乃至对其提供帮助的相关人员的能量耗损。
今天为大家分享5个会议实践原则,希望能有助于大家灵活思考,保障会议效能。
本周赠书
《学会开会》作者:[美]史蒂芬·G.罗格伯格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年03月一、时长设置时间宜短不宜长“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工作会占满所有的时间;面对一件工作任务,更富裕的时间反而会令人降低紧迫感,不再全力以赴。
所以,为了保证会议的效能,我们有必要缩短会议的时间。
1.时间短,更紧迫,更专注只要合情合理,时间设置多长都可以。设置好时长后,试着再缩短5%至10%。微微的紧迫感往往让会议效果更好。
稍稍缩短会议时长还能为下一场会议腾出更多衔接时间,减少迟到现象,以及迟到现象给准时者带来的沮丧情绪。
2.可以尝试“超快会议”与“抱团会”10分钟或15分钟的快速会议在诸如*队、应急处理单位、医院等高风险工作环境中很普遍。
“抱团会”类似体育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抱团加油鼓劲,可能自发或预先组织,可以在赛前也可以在赛后。
抱团会内容通常包括:已完成的工作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下一步的工作、关键指标、面临的困难。
但需要注意:抱团会重在增强凝聚力、增强沟通,而不是单纯汇报工作。
二、会议议程安排关心参会者的体验准备一份高效能的会议议程是会议领导者的责任,因为你需要为所有与会者的时间与体验负责。
所以,一定要把足够的精力花在会前的议程准备上。
1.如何选择会议上该讨论的问题?原英特尔总裁安迪·葛洛夫曾说,“评定一个话题是否值得谈论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它是否困扰到你的下属。”
当员工真正被鼓励去分享想法和创意,且他们的声音确实被重视时,他们往往对团队和组织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会议中。
2.先讨论哪些?后讨论哪些?重要的在前,次要的在后。但“只对当下产生影响的事项”,不应被默认为比“有着长远影响的事项”更重要。
以下经验法则可以帮你做出关于议程顺序的决策:首先,你的议程中的特定事项应当彼此紧密关联;
其次,如果所有事项的重要性基本上都差不多,建议优先安排员工提出的议程事项,这样参会者能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话语权、会议包容度及共享的权利;
第三,会议最开始可以进行一些“暖场”——不仅能防止迟到带来的负面效应,还能提高参会者积极性。时间不要超过总时长的15%。
收尾工作也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几分钟的总结来概括会议的核心内容、明确工作任务,并记录下次会议议程将涉及的事项。可以以问答环节来为会议收尾。
3.有必要为每个问题设定好讨论时间吗?如果对以下问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值得尝试对每个议程项目进行时间分配。参会者是否倾向于纠结细节?参会者是否爱跑题?你的会议是否总是能按计划进行?你是否曾在会议中使用安排好时间的议程,效果好不好?你是否希望在某些问题上采用“流动式会议”?(特定的人只在特定的时间参会)是否有参会者必须格外认真对待的某些特定话题?如果有必要分配时间,建议先与其他参会者在会前分享时间安排,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