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塔乌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从中国东南沿海奔向大洋 [复制链接]

1#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诸多岛屿,这些岛屿上的原住民因操有相似的语言、相近的传统习俗,统称为南岛语族。他们的居住范围涵印尼、婆罗洲、关岛、斐济、汤加、大溪地、夏威夷、复活节岛和新西兰等大小岛屿,甚至还涵盖了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东南亚和我国台湾省。

南岛语族分布图

西方人根据南岛语族人所处的区位、居住岛屿的面积、长相特征等因素,把各群岛划片称作印度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其中“尼西亚”-nesia是希腊语nesos(岛屿)加表示地名/国名-ia后缀的组合。印度尼西亚因靠近印度而得名;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来自希腊文melas黑色的意思;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源自希腊文mikros微小的意思;波利尼西亚Polynesia源自希腊语polys数量多的意思。

很显然,南岛人是优秀的航海民族,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其他民族只能在陆地上迁徙,南岛人已经迁徙到了整个太平洋诸岛和马达加斯加。南岛人是从哪里开启他们的大洋迁徙之路的呢?

从多方面来看,他们应该是从我国的东南沿海“下海”奔向大洋的,而且与我国上古时代的“越人”有亲缘关系。

所罗门群岛建造的三体船(奥克兰海事博物馆)

首先,迁徙路径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学者认可了南岛民族迁徙主路径和时间节点,即大约年前,南岛先民从台湾开始,通过菲律宾—印尼—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汤加—大溪地—夏威夷/新西兰这条主路径向太平洋诸岛迁徙并在岛上定居。另外,无论是从全球人类迁徙路径,还是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来看,很显然,年前的台湾居民来自东南沿海地区,毋庸置疑。关于这个论点,台湾大学的学者也持相同的说法,“大约公元前年左右,台湾先民开始从大陆迁徙而来”。最早到达台湾岛的先民形成了今天的台湾原住民,他们正是南岛语族的一支。所以说,南岛人海上迁徙的源头应该在我国东南沿海。

南岛语族迁徙路径和年代

其次,考古发现

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先后发现了河姆渡遗址和跨湖桥遗址,在这两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分别发掘出土了船桨和独木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是距今约年前的船桨,按照有桨必有船的逻辑,说明河姆渡先民已经利用船进行水上交通活动了。直接证据接踵而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跨湖桥遗址与河姆渡均位于钱塘江南岸,在这里直接发掘出土了年的独木舟。从河姆渡和跨湖桥所在位置的地形来看,这两个地方在~年前很有可能是滨海地区,是钱塘江和长江的泥沙淤积形成了今天的陆地,即便如此,这两处遗址到现在离钱塘江干流或杭州湾也不远。

河姆渡和跨湖桥遗址位置图

另外,两处遗址均位于钱塘江南岸、浙江丘陵地区的北缘,丘陵地带的水系以溪、江为主,除了钱塘江这种大河外,一般的溪、江水不会很深,而且河床以卵石为主,木桨在这种航道里划船极易损坏,篙要比桨实用得多。而且独木舟船体窄,人站立在上面本身就不稳定,更不用说撑篙了。

因此,河姆渡出土的桨和跨湖桥出土的独木舟可以断定是先民从事海上交通或生产活动的。河姆渡人拥有了海上交通工具后,能够方便地在浙闽沿海地区间迁徙,水上交通比翻越浙南闽北丘陵方便得多。维京人也是划着龙头船通过水路深入峡湾地区开拓定居点,同样是划着龙头船跨过北海掠夺欧洲大陆的沿海地区甚至大河沿岸。

可以认定,早在0多年前开始,生活在今天钱塘江南岸的先民,凭借着他们掌握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逐步向我国的东南沿海迁徙。在随后的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不断提高的造船技术和积累的航海经验,支持他们有能力跨越台湾海峡。直到今天,独木舟在南岛各民族中普遍使用。

瓦努阿图WALA岛于年建造的独木舟(奥克兰海事博物馆)

有关史书记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开篇就写道:“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意思是越王的先祖是少康的庶子,少康是禹的玄孙,因为禹驾崩并安葬在会稽,所以少康考虑到其高祖禹需要世世代代有人祭祀,所以封他的庶子无余在会稽。当地人民有剪短头发,纹身的习俗……。

夏起始于大约公元前年,距今约年左右,那时的越地还未受到中原部族的深入影响,所以还保留着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断发纹身习俗,所以中原人士在编撰史书时特地对其进行描述。

毛利人

值得注意的是,南岛语族很多部族至今还保留着纹身的习俗,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台湾高山族的鲁凯人、泰雅人曾经也有纹身的习俗。据此并结合南岛语族迁徙的路径和年代,可推断出越人与南岛人均为新石器时代宁绍地区先民的后裔。一支留在了当地繁衍生息,另一支则驾驶着独木舟背井离乡,犹如今天的星际探索一样,朝着未知的太平洋深处,寻找新的乐土。

毛利战舞HAK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