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塔乌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人物朱烨用ldquo感受 [复制链接]

1#

文|刘娜娜

图片提供|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朱烨

很多人在面对绘画时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叙事性元素,搞清楚艺术家“到底画了什么”。但在朱烨的抽象绘画中,这种做法徒劳且不得要领。如其性格一般,那些作品的初衷在于“感受”而非“言说”。但沉默内省不代表不会表达,这也是朱烨独有的风格和武器,让他的“触角”可以在不被打扰的世界里探察的更广泛。所以,在画布上,他着迷于成千上万堆积在我们周围的信息碎片,以观众看不太懂的抽象画营造神秘的潘塔纳尔水域、纳利亚、暖层、群岛......

朱烨《暖层》×cm布面丙烯

?不负艺术不负卿

年出生的朱烨始终保持“佛系”的工作心态。不知情的人大概会说他太“懒”,但毕业至今的十几年时光,朱烨一直在切切实实地创作,从未间断过。他只是想把最高水准的作品呈现出来,有点儿“不负艺术不负卿”的意味。

朱烨本科虽然跟随导师杨参*主攻具象绘画,但抽象画的自由观念依然让他痴迷,在毕业之后毅然以此为方向,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朱烨喜欢观察生活,从电影、新闻、照片中都能获得素材,他将这些信息碎片压缩、重构,整合在平面中,消解现代人面临的焦虑与孤独感。就像基因整合排序,表面“杂乱”,实则每一个“DNA”都有它独立的职责,不可或缺。他想构建一个电影一样的体系,让观众有着连续的视觉体验,能体验到某种剧情的发展。

朱烨《冶炼》70×58cm布面丙烯

不要试图从朱烨的作品中寻找“熟悉感”与叙事性,他的画如同他的性格,不可言说。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方式上获得另外一种心理满足。朱烨就像工匠,严格地为自己制定日程计划,草图创作出来之后,每一天在画布上涂绘被划分的特定区域,一幅作品的完成大概需要一个月。这种安稳的方式同样符合他的创作理念,要慢,要精细,哪怕是在节奏疯狂前进的当下。

朱烨《雕像》×cm布面丙烯

朱烨《合成镜像》×cm布面丙烯

?“生物性”一直存在于画面中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一直到本科毕业,你算是练过“童子功”的艺术家,当时对艺术的理解是怎样的?

朱烨(以下简写为朱):附中基础的练习,主要练就观察能力。刚开始可能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