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塔乌图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年时初游乌素图 [复制链接]

1#

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六一,恐与往年不同,各学校孩子们的集体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每个人小的时候,对于六一儿童节都有过美好的记忆。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有过一件往事至今难以忘怀,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于儿童节后学校组织畅游乌素图。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呼市的各所小学,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总要组织高年级学生们去旅行,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旅行这个词,是我们这茬人小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对郊游的称谓。那个年代,在呼市郊外,适合小学生们去旅行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南郊的昭君坟,被誉为《青冢拥黛》,另一个是东郊的白塔,被誉为《白塔耸光》,乌素图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北郊,被称作杏坞翻红的《红杏遗村》。这几处名声一样,同为当年“青城八景”,很适合学校组织小学生去旅行。

一九五七年,我在“呼和浩特市十八完全小学”也就是现在的玉泉区大南街头道巷小学读四年级。六月的一天,班主任赵君玉老师对我们说:“学校决定每个星期六组织一个年级,去乌素图旅行,本周先从四年级开始。”她又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四年级就我们一个班,再过一个月,你们就要进行毕业考试了,停课复习之前有机会旅行一次,出去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小学四年级学业结束叫初小毕业,成绩合格者发给初小毕业证。我们班的同学们,长这么大,都是第一次出去旅行,大家都很兴奋。四年级以前由于年龄小,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和体力方面的考虑,只是在人民公园举行一些活动。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年“六一”在人民公园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全班合影前三排右数第三人本人姚一平(见到此照片欢迎老同学与我联系,)

这次学校决定选大青山脚下的乌素图为旅行目的地,对全体同学来说是有生以来是第一次,大家非常高兴。呼市一些资料是这么评价乌素图的:乌素图召依山傍水,山沟杏柳成荫。春则花鸟争妍,夏则桑麻竞秀,秋看*叶,冬赏雪峰。一年四季都有随时变幻的浓妆淡抹之美。

赵老师象妈妈一样嘱咐了许多:早晨五点出发、带足水和干粮、鞋要穿的合脚,还打算用班费雇一辆马车,大家轮流坐,爬山时注意安全等等。她还说,班里同学们年龄差距比较大,大小同学彼此之间要互相照顾。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增加大家历史知识,学校决定由教导主任郜学敏和赵君玉两位老师,带领我们班去旅行。郜学敏老师当年已近六旬,住在离头道巷学校不远的牛头巷。郜老师的山西口音很浓,像是忻州、崞县一带人,据说是秀才出身,年轻时常在老家寺庙里的砖地上蘸水练字,字写的非常漂亮。他给我们教历史课,学识渊博,爱给学生们讲故事,大家很爱戴他。听说郜老师和我们班一起去乌素图,大家非常高兴。

星期六我早早就起了床,出门时母亲把头天夜里煮好的鸡蛋、烙饼、*瓜装在我的书包里。还和邻居借了一个*用水壶装满水挎在肩上,我象个出征的小战士,一边背着干粮,一边挎着水壶,蹦蹦跳跳一阵风似的来到学校。五点钟我们准时从学校出发,老师从西龙王庙雇来了一辆马车,可同学们都不坐,大家把干粮水壶都放到车上,便于轻装前进。另外带上我们班的少先队队旗,又从学校带了两把烧水用的大铁壶,老师说乌素图的山泉水质好,中午休息时同学们自己拾柴烧水喝。

路上,赶马车的车倌带着我们抄近道走。过西河沿、出县府街就到了农村,西龙王庙、什拉门更、攸攸板、厂汉板、乌素图,一路上遍地是绿油油的庄稼,农民们在田里辛勤的劳作。从未见过如此明媚的天空、如此广阔的大地,迎着拂面的春风,大家心情非常兴奋。我们一边走一边说笑,蹦蹦跳跳絲毫不觉得累,八点多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乌素图分为东乌素图和西乌素图,东乌素图水库那年还没有修建。满世界杏子开始泛*,杏是这里的特产,直到现在,呼市大街上的小商贩,不管他的杏产地在那里,都在喊:“乌素图的大*杏,不甜不要钱”!就像卖香瓜的,都吆喝他的瓜是“达尔架”的一般。因为乌素图的大*杏,达尔架的香瓜,当年可是呼市的名牌。东乌素图一派田园风光,青山环抱着村庄,绿树掩映着农舍,清澈的溪水,缓缓地从村里流过。真是小桥、流水、人家,风景如画。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置身这里让人心旷神怡!

西乌素图最著名的是“乌素图召”,它背靠马头山,当年现存所属的五座寺庙:“庆缘寺”、“长寿寺”、“法禧寺”、“广寿寺”、“罗汉寺”座落在马头山脚下。以“庆缘寺”为中心,依地形前后高低排开,错落而有序。

树荫下,同学们边休息边听赵老师讲活动安排和注意事项。接着由郜老师给大家介绍乌素图召的许多传说和故事。他说:乌素图召,实际上是指旧有的七座寺庙的总称,只不过有两座已废。因它们相距不远,毗邻相连,又地处乌素图村旁,所以统称乌素图召。

乌素图召依山而建,以庆缘寺为中心,东有长寿寺、西有茶坊庙,东北有法禧寺、西北有药王庙。正北有罗汉寺,再往北还有一座广寿寺,组成一个寺庙群体。乌素图召最大的特点是寺院全部是由蒙古族工匠设计建造的。年代最早的庆缘寺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建成,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修建了长寿寺、法禧寺、广寿寺、罗汉寺和另外两座,通称乌素图召。从建寺到民国十九年(年)乌素图召先后出了八代活佛,他们不仅精通经文,其中第一代萨木腾阿斯尔和第三代罗布桑旺扎勒还是济世名医。深受方远临近百姓爱戴。尤其是第三代活佛,据传还曾经治好过皇太后的病,法禧寺殿顶上绿色琉璃瓦便是乾隆皇帝对他的的奖赏。

郜老师还告诉同学们:有的寺院里至今还供奉着药王菩萨,从第一代活佛开始,规定寺院里的喇嘛,不仅熟读经文而且要学习医术。壁画也很有名,碑文、匾额多数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和镌刻。学校已经联系好了,一会儿咱们先去参观乌素图召。吃过午饭再去登马头山,从山上俯瞰乌素图召,别有一番韵味。他接着说:那时候呼和浩特市叫归化城,它很小,最初南北只有旧城北门到大什字这么大,就连大召都是在南门外。咱们大南街头道巷小学和大召寺的后墙之间,据说是当年的城墙。从头道巷往大召东夹道走,那道土丘可能是城墙遗址。郜老师讲的故事,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直到参观完召庙,吃过午饭登山时,同学们还是津津乐道,回味着参观乌素图召各寺院的情形,和有关呼和浩特市的故事。

马头山是乌素图一带大青山的主峰,山高坡陡。登山时赵、郜两位老师带着年龄小的同学和女生,尽拣坡缓处往上爬。年龄大的男生们,打着少先队队旗,早就不见了他们的身影,只能听到他们此起彼伏的呐喊声。

我和几名同学在半山腰停了下来,极目远望,呼和浩特市像是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纱,座落在一块硕大无比的绿色地毯上。山脚下万树丛中隐现出红墙、碧瓦、寺院、楼阁。往东看乌素图村杏园、农舍、小溪,大自然在我眼前构建出一幅和谐、宏大、美妙的画卷。

我爱家乡呼和浩特,我爱乌素图的山山水水,我爱乌素图召的壮美和深邃的文化!少年时,学校组织的这次旅行,虽然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难以忘却。

姚一平六一前夕-5-30

姚一平

欢迎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