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6mA是原核生物基因组DNA最常见的修饰。在限制修饰系统(restriction-modification)中,6mA主要被原核生物用来保护自己的基因组免于外源DNA入侵。但是6mA是否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ALKBH1是哺乳动物中Fe(II)-α-酮戊二酸双加氧酶超家族中AlkB家族的成员,与5mC去甲基化酶Tet结构相近,但是其真实底物也存在着较多争议。年发表在cellresearch上的“MammalianALKBH1servesasanN6-mAdemethylaseofunpairingDNA”研究,很好的解答了部分争议。
首先,研究者通过建立了基于液相-质谱(LC-MS/MS)的定量酶活检测体系,系统地检测了ALKBH1对各类核酸底物的去甲基化酶活,发现ALKBH1偏好催化局部开链的鼓泡DNA,而非之前认为的ssDNA中6mA去甲基化,且完全无法催化dsDNA中的6mA去甲基化。同样使用这个LC-MS/MS酶活检测体系,发现ALKBH1可以同样高效催化多种局部非配对的核酸(如bulge、R-loop、D-loop和stemloop等)中6mA的去甲基化,而对碱基序列没有特别偏好,首次阐明了ALKBH1对底物二级结构的高度依赖性(图1)。
图1.ALKBH1偏好局部未配对的DNA作为底物,而不是ssDNA或dsDNA
同时,研究者建立的以核苷消化的形式分析去甲基化产物的质谱测活方法,成功捕获了6mA去甲基化过程的中间产物N6-羟甲基腺嘌呤(6hmA),为ALKBH1催化的化学机理提供了新证据。6hmA在非酶促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小时,提示6hmA有可能作为一种亚稳态表观修饰参与调控(图2)。
图2.在ALKBH1对N6-mA去甲基化的过程中检测到了N6-hmA
紧接着,研究者通过解析了2.5?分辨率的小鼠ALKBH1的自由态结构,发现其由位于N端的延长区域(NTE)、相邻的底物识别亚结构域(NRL)以及C端的催化结构域(DSBH)构成,其中NRL亚结构域又可细分为Flip1和Flip2两部分。Flip1远离酶活中心且外翻伸展,不同于其它AlkB家族成员以及Tet2“回扣式”的Flip1构象(图3)。已有研究表明,“回扣式”Flip1构象对于稳定双链DNA修饰碱基外翻,促使其伸向活性中心完成催化有着重要作用。ALKBH1中Flip1的伸展构象导致其失去了自主外翻DNA碱基的能力,因此ALKBH1无法催化双链DNA底物,而其酶活发挥需要碱基的预先翻转。
图3.小鼠的ALKBH1结合Mn(II)和NOG的结构
随后,研究者通过二硫键交联的方法(图4a),使原本结合较弱的ALKBH1和21-mer的鼓泡DNA底物形成稳定、均一的复合物,并最终解析了分辨率2.4?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图4)。复合物结构表明,ALKBH1伸展的Flip1与其N端的α1位于催化中心两侧,分别与翻转碱基左右两侧的双链区域互作。其中,α1和Flip1上的R24和R残基分别以“精氨酸手指”的方式插入到DNA双链区域的小沟中,协助将DNA鼓泡外翻的修饰碱基呈递至催化中心实现去甲基化。复合物结构解析突显了局部非配对底物双链区在ALKBH1底物识别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阐明了ALKBH1偏好催化局部开链核酸底物而非单链底物的原因。
图4.ALKBH1与21-mer的鼓泡DN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
最后,研究者进一步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细胞进行DIP-seq以及ssDNA-seq分析,发现N6-mA与基因组的非配对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共定位,暗示着N6-mA的调控可能与真核生物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图5),这将为后续哺乳动物中ALKBH1以及6mA的功能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
图5.小鼠基因组中N6-mA与ss-DNA区域的共定位
该研究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酶活检测体系,首次鉴定出ALKBH1为一类局部非配对DNA的N6-甲基腺嘌呤(6mA)去甲基化酶;首次解析了ALKBH1自由态以及与DNA底物结合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ALKBH1偏好局部非配对核酸底物的结构基础,为哺乳动物中6mA的调控生物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也为现在充满争议的6mA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证据,毕竟蛋白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解析往往为我们了解蛋白提供了“眼见为实”的证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